本篇文章1345字,读完约3分钟

8月14日,国家统计局信息发言人付凌晖在国务院信息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7月,市场销售继续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203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1%,比6月减少0.7个百分点。 比上个月增加了0.85%。 其中,商品零售28920亿元,增速年首次由负转为正,增长0.2%。 1至7月社会支出品零售总额为204459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9.9%,降幅为1月至6月减少1.5个百分点。 1月至7月,全国网上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9.0%,为60785亿元,比1月至6月上升1.7个百分点。

数据背后释放了积极的信号吗?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总体为负值,但降幅收窄的步伐并未停止,商品零售月度增速由负转为正,网络零售增速继续保持高位。 究其原因,在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状况不断好转的大背景下,受疫情影响的餐饮、娱乐、旅游等行业日益复苏,广大居民对后续经济趋势的预期也在逐渐改善,费用信心在增强,前期各种政策效应的兑现与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增长率从年初的-20.5%回升至7月的-1.1%,证明居民消费能力有了较大改善。 月度降幅反映了市场强劲的恢复力,疫情缺失费用场景的影响基本消除,居民恢复正常费用生活。 德邦基金股份研究部高级管理层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诗琪。

付晖在发布会上介绍说,7月,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饮料类、粮食类、日用品类商品同比增长10.7%、6.9%、6.9%。 升级类商品的销售持续改善,7月,汽车类商品减少12.3%,6月减少8.2%。 通信设备类、化妆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1.3%、9.2%。

诗琪拆解表示,从细分产品来看,7月,汽车类、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商品单月零售额增长近10%,证明疫情防控稳定后,居民对费用升级(非必须品)类商品强力反弹。 粮食类、日用品类的月度零售额增长率维持在5% 11%之间,证明了刚性诉求类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针对今后应如何推动社会支出品零售总额增长的问题,诗琪认为,各地政府可以根据自身现实情况,采取措施促进支出。 一是协助有困难的公司处理实际问题,优化公司服务。 对疫情影响较大的公司,要及时了解经营情况,从税收、融资、行政审批等方面提供援助。 二是吸引支出,拉动零售额增长。 利用各种节日、平台购物节等活动,采取合理的促销措施吸引居民费用。 三、搞好市场监管,严格监控商品价格,稳定市场秩序,为居民提供良好舒适的费用环境。

考虑到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为正,国民经济运行已经回到正轨,费用回升的过程总体上较生产端缓慢,但明显继续向好态势发展。 付一夫建议,为进一步拉动市场,接下来应从四个方面发力:第一,要特别重视疫情时代新费用的重要地位,如直播带货等,制定布局和相关支持方案,推动新费用健康快速发展。 二要重视培育新的费用增长点,积极快速发展文旅、会展等产业,继续支持包括餐、行、旅、购、娱等在内的夜间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各地费用震荡。 第三,有条件的地区要配置免税费用,联合相关公司要加快市内免税店的建设,促进费用回流第四,要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的生存和经营,稳定民众就业,有稳定的员工,才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担心费用的上涨 记者昌校宇

标题:“7月份商品零售同比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数据背后释放了那些积极信号?”

地址:http://www.bjyccs.com.cn/bjsy/6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