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5字,读完约3分钟

进入三季度第一个月,集合信托市场遭遇寒流,产品数量和规模双双下跌。 根据益信托数据,截至8月3日,7月共设立1853件集合信托产品,环比减少11.30%,设立规模1731.15亿元,环比减少21.70%。 迄今为止的6月,集合信托刚刚经历了大幅回暖的时期,不仅集合信托产品超过2000种,募集规模也达到2200亿元,创下今年第二季度集合设立市场的新高。

可以看出,在集体信托市场上,目前信托企业的生活并不轻松。 与此相反,在益信托解体中,7月集合信托市场大幅下跌,信托企业在资产端和资金端面临双重困境:一是非标准投资比例限制和融资类业务规模压降,信托企业面临业务转型的迫切诉求,但长期以来的业务模式和客户群体更难寻找合适的基础资产, 二是在风险频发的今天,市场情绪不高也影响资金募集。

集合信托明显下跌首先受到融资类信托业务收缩的影响。 利润信托数据显示,7月融资类信托设立规模仅为1100亿元,环比减少32%。 融资类信托规模占总规模的64%,环比下降10个百分点。 融资类信托仍占首位,但规模数值和比重均较6月明显下降。

作为非标准业务的主力,融资类信托业务是当前信托业的重要业务类型之一。 融资类信托的电压下降受到监管政策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 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融资类信托大幅下降,但另一方面,他继续加强与信托监管的关联。 从去年年底开始收紧信托企业对房企的融资,年末加强信托融资类业务的管理力度,到今年5月信托企业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出台,由于严格的监管,融资类信托受到冲击。 另一方面,与不明确的外部环境有关。 目前,公司违约频发,信托领域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加大了资金募集的难度。

下半年将被融资类信托或进一步压缩。 帅国分析说,信托之前业务增长受到制约,信托业风险管理难度提高,信托业面临的竞争加强,下半年融资类规模仍有一定压缩空间。

事实上,融资类信托电压下降的迹象出现在6月。 那时,多家信托企业传出了融资类信托因监管而被停止的消息。 虽然最终没有得到证实,但北京地区信托企业的知情人士和证券日报记者都表示,压降融资类业务本来也是领域迅速发展、暂停业务或个别信托企业应对的内部措施。

压降融资类信托业务将成为大趋势。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简永军表示,在利率持续下降、直接融资占有率和信托融资类业务监管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以前流传下来的融资类业务模式无法支撑信托企业优质快速发展的要求。 信托企业应该积极转变融资类业务的快速发展模式,利用信托企业在客户经营、信托贷款、受托服务、投资管理和财富管理方面的特点,贯穿融资类业务链条,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综合化金融服务。

年第二季度融资类产品的规模超过了七成。 虽然融资类产品占主导地位,但规模较前期略有下降。 预计近期一系列监管文件的出台将对信托企业的业务结构产生较大影响,无论是对非标准业务的比例限制,还是对标准债权的认定,监管层走向信托领域的方向都已经偏向于标准件,即投资类业务。

对此,百瑞信托博士后事务所研究员谢运博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信托企业应积极响应监管要求,提高标准化资产(包括股票、债券等)的配置比例。 信托企业应着力提高标准化资产的投研能力,通过福克斯基金、固收+等方法,提高标准化资产产品的收益率,增强产品竞争力。 记者邢萌

标题:“7月份集合信托募资规模1700亿元 预计下半年融资类规模依旧存在一定的压缩空间”

地址:http://www.bjyccs.com.cn/bjsy/6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