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5字,读完约4分钟
2月19日,央行发布了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称《报告》)。 《报告》指出,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持续优化,就业稳定,物价结构性上涨特征明显,内外风险挑战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gdp )比去年同期增长6.1%,居民物价指数( cpi )同比增长2.9%,外汇储备维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
年,中国人民银行反复提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在多个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保持货币信用的合理增长,推动信用结构持续优化,用改革的方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公司融资价格
是合理确保银行系统的流动性。 每年降低3次存款准备金率,为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提供2.7万亿元长期资金,灵活开展公开市场和中期贷款便利操作,合理把握流动性投入节奏。
二是稳定的总量和优良的结构。 建立完整的三阶段两优存款准备金框架,继续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宏观审慎判断等工具的作用,促使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民营公司和制造业的信用支持。
三是以我为主,兼顾对外均衡。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对美元汇率双向跌破7。 在中国香港建立人民币央行票据常态化发行机制,多渠道发声令人期待。
四是用改革的方法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完全最优遇贷利率( lpr ) ( lpr )形成机制,在市场化、法治化的基础上,将存量贷款定价基准从原贷款基准利率转为lpr或固定利率。 以持续债务为突破口辅助银行补充资本,缓解银行信贷面临的资本约束。
第五,要牢牢守住风险的底线。 金融风险整体可控,要点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取得突破性进展,比较处置个别中小银行风险。 对比结构流动性紧张状况,增加再贴现额2000亿元、常备贷款便利额1000亿元提供流动性支持,建立防范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四条防线,及时稳定市场信心。
报告显示,总体而言,稳健的货币政策效果显著,呈现出前瞻性、准确性、积极性和比较有效性。 年末,广义货币( m2 )比去年同期增长8.7%,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0.7%,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长率。 年普惠小微贷款量增长、面扩张、价格下降、民营公司和制造业融资条件明显改善。 公司贷款利率明显下降,12月新发行公司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12%,比去年下降0.48个百分点。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进一步增强。
《报告》强调,中国的快速发展仍是重要的战术机遇,近期新冠引发的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短暂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优质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
关于下一阶段的首要政策构想,《报告》指出,人民银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和第十三五规划的接收官员,不断深入寻求整体基调,全面做好六稳定工作。
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业务,加大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货币信贷支持。 充分利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充裕地维持流动性,促进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将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 银行通过发行可持续债务等途径多渠道补充资本,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 创新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促使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民营公司和制造业的信贷支持,扩大对疫情防控相关行业、相关地区的信贷支持。 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全力支持各类生产公司的再生产。
完善lpr传导机制,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标准的转变,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疏通货币政策传导。 把握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完全保持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政策与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三个方面的平衡,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记者刘琪
标题:“央行: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
地址:http://www.bjyccs.com.cn/bjsy/8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