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7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10月6日电题:农村金融提升服务精准发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吴雨、郭杰文

看着新建成的宴会厅,村民钟红生的脸上开了花。 现在农场接待能力提高了,这个大厅可以容纳300多人吃饭,可以接待越来越多的游客。 作为江西省赣州市都县梓山镇河坑村家庭农场的负责人,钟红生承担着村里106户村民年末分红的重任。

现在,和钟红生一样,更多的乡村农户开始创办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一批乡村产业如雨后春笋般高速发展。 许多金融机构关注农村振兴的金融诉求,充分运用相关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走上农村振兴、互助共赢的新途径。

记者了解到,钟红生农场之所以能顺利扩大规模,是通过财政惠农信用通从当地农商行贷款180万元。 贷款的利息不仅比以往的经营性贷款少,而且没有持续还款的贷款,减轻了资金流动的压力。 钟红生说。

发生了金融,乡村的振兴也活跃了起来。 都县金融事业局副局长易伟军表示,财政惠农信贷通是当地政府农村金融创新改革的重要项目,政府担保,鼓励当地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近年来,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制度日益健全,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对促进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着重要意义。 日前,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显示,涉农贷款余额从2007年末的6.1万亿元增加到年末的32.7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从22%上升到24%。

报告指出,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仍然突出,结合农村振兴战术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任务依然艰巨。

今年2月,人民银行联合银保监会等多部门发文确定,健全与农村振兴快速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积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回归本源。 并确定要点扶持行业,加强围绕农业农村质押物、金融机构内部信用管理机制、新技术应用宣传、三农绿色金融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方法的创新。

在相关部门的诱惑下,更多涉农金融机构回归本源,与地方政府加强合作,共同创新支农途径,支持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农业银行积极推进农村振兴服务七大行动,实施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一号工程,创新宣传惠农e贷在线融资业务。 农行副行长王纬表示,截至6月底,惠农e贷达到1847亿元,比年初增长81.4%。

日前,国家开发银行与福建省厦门市相关部门签署了《服务厦门市农村振兴战术合作备忘录》。 截至8月底,国开行在厦门累计发放农村振兴贷款68.03亿元,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升级、农业产业质量提升增效、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提高改善等行业。

人民银行有关人士表示,为加大金融机构对三农、小微公司的金融支持力度,人民银行充分利用差别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抵押补充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结合宏观审慎判断参数的动态调整,不断加强政策合作力度。

截至年底,全国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分别为2870亿元、2172亿元,向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快速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提供抵押补充贷款33795亿元。 综合运用税收优惠、折扣、奖补、保险费补助等手段,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农业支持力度。

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村振兴的多样性、多方面的金融诉求,人民银行表示将围绕扶贫攻坚、粮食安全、绿色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振兴农村的重点行业,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法的创新。 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等途径,为污染防治、清洁能源、节水、生态保护、绿色农业等绿色行业筹集资金。

责任:谭洲伟

标题:“农村金融提升服务 精准发力乡村振兴”

地址:http://www.bjyccs.com.cn/bjsy/8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