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9字,读完约4分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2月12日召开会议,听取了中央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领导小组的报告,分析了目前新冠疫情形势,研究加强疫情防控。

他指出,在稳定投资方面,会议必须积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 要点聚焦行业,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入,启用中央预算内投资,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必须推进重大项目的早日开工和建设。 各地要加快项目前期工作,保障就业、土地、资金、能力等。

可以说,如何在疫情期间开展稳定的投资事业,对经济的顺利运营至关重要。 为了加强疫情防控,围绕做好六稳定员工,加强投资项目储备,保持投资动力,近期,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加强投资项目远程考核服务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期间项目工作人员的通知》, 布局各地加强全国投资项目在线考核监管平台对投资项目的远程考核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疫情对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人员和后续投资运行的影响。

那么疫情期间,已经开工的重大工程大多集中在那些行业,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解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大工程往往需要较长的项目准备期。 这是因为加快目前和建设项目的推动力将成为目前的主要线索。 预计年内开工的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小的部分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提前推进,建设项目也将加快资金投入步伐。 在新投资项目方面,对比此次疫情,一些重要的医疗基础设施迅速立项开工,如各地新开工武汉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等项目。 并且着眼于未来重大项目投资的可持续性,下一个各部门、各地方也将加大新投资项目的准备力度,项目前期工作人员将加快推进,雇佣、用地、使用能力以及资金保障等也将抓紧策划。

“多举措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专家建议减税降费政策适当加码 积极扩大内需”

在如何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方面,财政部专家库专家、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部长唐川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受疫情影响,部分民营公司、中小企业的投资计划必然发生变化,短期资金多流向业务拓展、组织稳定等方面,因此,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出发,除了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优惠的信贷支持、减税降费等政策外,还可以根据目前的市场环境,为民营企业提供越来越多的业务机会,如防疫相关专业服务、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等行业的业务, 通过ppp等模式可以使民营企业获得更长期受限的业务订单,获得稳定的预期收益,利用国家相关支持政策进行融资。 预计本年度民营企业的投资规模将保持比较有效,同时很可能衍生出新的专业服务类型和相应的龙头公司。

“多举措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专家建议减税降费政策适当加码 积极扩大内需”

王青认为,在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方面,一是疫情背景下,对部分民营企业主导的重大项目,可以在审批流程上尝试开通绿色通道各地,更有效地落地ppp项目,吸引民间资金进入基础设施行业; 政策上也可以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释放民间投资积极性,将短期稳定经济和长期改革结合起来。 二是在资金保障方面,银行和资本市场需要扩大对民营企业制造业和基础设施行业长期投资的融资支持,监管层可以通过调整监管评价指标等方法,扩大金融资源向民营企业投资方向的配置。

王青表示,着眼于推进重大项目早日开工和建设,相对于中央政府主导的重大项目,中央预算内的投资进度有可能适度加快,上半年财政支出的先行特征将更加明显。 对于地方政府主导的重大工程,目前资金保障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务。 最近财政部再次提前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预计今后各地将在提前发行、提前录用的基础上加快专项债务发行和资金投入进度。 另外,在疫情背景下,今年新增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整体规模将进一步加大,可能超过3万亿元。

唐川说,疫情平静消除后,之后也有望在短时间内修复差距,释放经济动能。 因此,从整体上看,短期工程延期有望在全年周期内解决,十三五的建设目标仍能顺利实现。 但是,有必要对项目、公司进行短期的资金支持。 目前,央行和各地通过信用支持政策,帮助各类公司、施工人员顺利度过财务危机。 地方政府方面预计将继续出台中期减税减额政策,同时以产业基金、专项债务等形式更快地为项目提供资金,为有效恢复提供充分保障。 记者苏诗钰

标题:“多举措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专家建议减税降费政策适当加码 积极扩大内需”

地址:http://www.bjyccs.com.cn/bjsy/8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