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7字,读完约4分钟

人民网北京11月16日电(王仁宏)人民银行今天公布了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报告显示,年三季度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投资宽松,费用、就业总体稳定,物价上涨的结构特征明显。 从整体上看,稳健的货币政策效果显著,传导效率明显提高。

下一阶段,央行将继续保持定力,把握政策力度和节奏,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强结构调整,妥善应对经济短期下行压力,防止大水泛滥,重视预期诱惑,防止通胀预期发散。

报告还提到了三季度以来的lpr改革、全面+定向下降、汇率破7、通胀通缩预期等热点话题。

抓紧制定库存贷款利率基准转换方案

8月17日,央行发布改革完全最优遇贷利率( lpr ) ( lpr )形成机制公告,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报告指出,通过改革lpr形成机制,疏通市场化利率传导渠道,初步显现出降低公司贷款实际利率的效果。 9月份新发行公司的贷款利率比去年下降了0.36个百分点。

一个阶段,央行将继续做好lpr报价和运营工作,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合理定价,进一步打破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疏通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尽快研究存量贷款利率基准的转换方案。 另外,维持存款市场的竞争秩序,基本稳定银行负债端的价格。

加大全面+定向结构调整的吸引力,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从货币流通来看,三季度,央行在充分利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缓存适度性的基础上,加大了结构调整的吸引力,支持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具体来说,9月6日,央行宣布全面下调0.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对只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商行增加1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 并且,央行将继续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起到吸引信贷结构优化的作用。 在保持流动性宽松、稳定运行货币市场利率的情况下,将发挥宏观审慎判断( mpa )的作用,定向准城商行降低准资金,将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情况纳入mpa考核,使中小银行回归基础、服务实体。

数据显示,9月底,m2比去年同期增长8.4%,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0.8%,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与前三季度名义gdp增长率基本一致,略高,表现出逆周期调节加强。 三季度人民币贷款新增13.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67亿元,增加值投入到民营和中小公司等弱点。 公司综合融资价格稳定下降,9月份公司债券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3.33%,比上年下降1.26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公司债券加权平均发行利率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 新发行公司的贷款利率比上年下降0.36个百分点。

我主要起到汇率市场的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今年8月5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报收7.0507,为年811汇率变更后首次破7。 对此,央行在此次报告中指出,人民币汇率凭借市场力量突破7,起到了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报告显示,9月底,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1.53,预计人民币汇率将趋于平稳。 人民币汇率根据市场供求双向波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以我为中心,把握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有效应对外部冲击。

接着,央行将继续在香港常态发行央行票据,进一步丰富香港市场短期高档人民币金融产品,促进离岸人民币货币市场快速发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经济没有持续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基础

在此之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前三季度的中国经济数据。 其中,居民支出价格指数( cpi )和核心cpi的数据变化引发了市场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讨论。

对此,央行在此次报告中表示,中国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有利因素很多,三大攻坚战取得实质性进展,供给侧结构改革深化,总供需基本平衡,经济增长保持韧性,改革开放有力推进,宏观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持续

但报告显示,目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第一经济体货币政策空间有限,外部不稳定因素增加。 我国的快速发展由于短期、内外部等因素的变化带来了诸多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增大,内生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食品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涨幅较大,未来一段时间内必须警惕通胀的发散

保持坚定应对经济短期下行压力的力度

报告称,对于下一阶段的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布局、服务实体经济、金融风险防控、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标题:“央行:加强逆周期调节 防止通胀预期发散”

地址:http://www.bjyccs.com.cn/bjsy/8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