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0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10月6日电题:数数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新华社记者潘清

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在黄浦江畔敲响锣,为中国资本市场演奏了新的乐章。 让我们从一系列数字中解读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的成长,分享新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成果。

1490家公司,33.2万亿元。

从老八股、12.34亿元市值开始,29年来上海证券交易所相继吸引国民经济骨干公司、领域龙头公司上市,截至年8月底,上海市主板上市企业共计1490家,总市值33.2万亿元。

上海市主板上市企业实现全年33.5万亿元、净利润2.8万亿元。 具有较大资本规模和稳定盈利能力的成熟公司集团不仅是资本市场和国家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也成为国民经济晴雨表。

7.15万亿元,排在第四位。

29年来,上海证券交易所持续支持公司融资,帮助实体经济快速发展。 截至8月底,累计ipo为1.99万亿元,再融资为5.16万亿元,共计7.15万亿元。

据世界证券交易所联合会( wfe )统计,上海证券交易所股市总市值和ipo融资额逐年上升,近5年来总市值稳居第4位,ipo融资额连续4年位居前5位。

9.3万亿元,1.4万只。

股市在不断扩大,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市也稳定发展,有利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社会融资价格。 截至8月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市管理量近9.3万亿元,年来债券累计发行量8.5万亿元,债券日均成交量超过9100亿元,债券挂牌量超过1.4万只。

作为第一大地方债发行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地方债的发行规模将达到4.5万亿元。 另外,上海证券交易所累计发行资产支持证券1490只,融资规模达到2.1万亿元。 年以来,累计发行企业债6196只,融资总额近8.5万亿元,在缓解公司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5万亿元,136亿元。

年11月17日,内地与香港股市互联时代的沪港通正式拉开大门。 截至8月底,沪港通总交易量约15万亿元,日成交约136亿元。 今年前8个月,沪港通累计成交4.3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比去年翻了一番。

在沪港通的示范下,跨境双投资开放不断扩大。 年12月深港通实现比翼齐飞后,年6月互联互通的上海伦通正式启航。

259日,33家。

自年11月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推出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以来,截至年7月22日,首批25家企业集中上市,259天的科创板速度创下了世界证券快速发展史上的奇迹。

截止到9月底,科创板共受理155家企业的发行申请,分别属于新一代新闻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战术新兴产业。 同期,科技创板有33家公司登陆,资本市场开始补充科技创新的短板。

回顾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29年,越来越多的数字令人兴奋。 年上市的上证50etf期权已成为全球首个etf期权品种之一,截至8月底累计成交4.02亿张,日均持股307万张,日均成交面值超过688亿元。

2005年上证50etf诞生实现了国内etf市场的破冰,截至8月底,上海市共有160只etf卡,市值规模达到5356亿元。

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伊始就使用领先的无纸化交易方法,29年来交易系统持续升级优化,每秒订单解决能力从前3笔提高到现在的13万笔,日双边交易容量从3000笔提高到3亿笔,通信系统传输速度为2亿笔

责任:谭洲伟

标题:““数读”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地址:http://www.bjyccs.com.cn/bjsy/8681.html